18.2.1. 概述
锂离子电池模型旨在模拟发生在极小电极尺度上的详细物理现象。如果您对整个电池单元或电池组的热特性感兴趣,请考虑使用其他建模策略,例如双电势多尺度多域(MSMD)电池模型。有关此模型的详细信息,请参阅电池模型(第869页)。
18.2.2. 锂离子电池模型理论
锂离子电池通常通过堆叠/卷绕多层电极形成类似三明治的结构。每个电极由阳极集流体、阳极、隔膜、阴极和阴极集流体组成,如图18.1所示:电极对的示意结构(第857页)。
图18.1:电极对的示意结构
在放电过程中,存储在阳极材料中的锂扩散出来,在固态电解质界面(SEI)发生电化学反应,并以锂离子形式溶解在电解质相中。然后,锂离子从阳极侧进一步扩散到阴极侧。当锂离子在阴极SEI发生电化学反应时,锂嵌入到阴极材料中。在充电过程中,锂和锂离子的运动方向相反。
详细的锂离子电池模型从第一原理出发,模拟了充电和放电过程中的详细物理现象。该模型源自浓缩溶液理论[474](第1084页),[212](第1069页)。其控制方程是质量和电荷平衡方程,表示为:
-
质量平衡
-
电荷守恒:
其中
电极中的锂浓度或电解质中的锂离子浓度
质量通量矢量
电流矢量
质量和电流通量可以计算如下:
-
在电极区域:
-
在电解质区域:
电极固态区和电解液区的电流通量矢量,分别为
电极固态区中的锂物种质量通量矢量
电解液区中的锂离子物种质量通量矢量
固态电极和电解液中的电势,分别为 (V)
固态电极和电解液中的锂浓度,分别为
电极固态中的电导率
电解液中的离子电导率
电极中的锂质量扩散系数
电解液中的锂离子物种质量扩散系数
法拉第常数 (C/Kmol)
锂离子迁移数
扩散电导率
定义为:
其中
通用气体常数
温度 (K)
活度系数
电化学反应发生在SEI层。反应速率由Butler-Volmer方程确定:
也可以使用线性化形式:
其中
交换电流常数 (一致单位)
阳极和阴极传递系数,分别为
反应速率指数
平衡电位 (V)
在固态电解质界面(SEIs)处,尽管势能和锂不是连续的,但质量和电流通量必须保持连续,满足以下条件:
将通量方程(方程 18.6(第 858 页)和方程 18.7(第 858 页))代入质量守恒和电流守恒方程(方程 18.4(第 857 页)和方程 18.4(第 857 页)),得到以下结果:
-
质量守恒定律:
-
电极:
-
电解液:
-
电荷守恒定律:
-
电极:
-
电解液:
Ansys Fluent 通过求解方程 18.13(第 859 页)至方程 18.16(第 859 页)以及 SEI 条件(方程 18.11(第 859 页)和方程 18.12(第 859 页))来获得电场和物种场。
有关使用锂离子电池模型的信息,请参阅《Fluent 用户指南》中的“模拟锂离子电池”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