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模型可以与电池膨胀模型耦合,以模拟电池单元因电化学效应和电池电极层变形而产生的形变。电池膨胀效应仅适用于线性或非线性结构模型,并且当电池膨胀模型如 Fluent 用户指南中“Newman 的 P2D 模型输入”所述启用时才可用。

为了模拟电池膨胀效应,结构模型与电池膨胀模型协同工作。电池膨胀模型向结构模型提供电极层应变标量 和电极层法向矢量 ,以求解膨胀应变张量 、动量平衡以及膨胀应力张量 。结构模型计算上述项后,将其提供给电池膨胀模型以求解相关的电化学子模型方程。在结构模型和电池膨胀模型之间传递的变量称为耦合变量。

在使用动态网格的情况下,电极层法向矢量 根据电池几何形状的局部旋转转换为变形框架电池层法向矢量 ,并表示为: 其中 是单位矩阵, 是变形梯度。请注意,当电池几何形状不使用动态网格时, 将等于

然后,膨胀应变张量 从电极层应变标量 重建为:

电池膨胀引起的有效应力 是通过线性各向同性弹性方程(方程 16.3 (第 827 页))从 中获得的。为了确保变量耦合与电池膨胀模型一致,建议在方程 16.3 (第 827 页) 中采用以下杨氏模量公式:

其中, 表示杨氏模量, 表示电池三明治层组件的厚度,下标 分别代表电池阳极、隔膜和阴极(参见电池膨胀模型(第893页),特别是E-Chem独立模式中的膨胀建模(第898页)),而 表示在线性弹性公式中使用的有效杨氏模量。

为了求解电池几何体上的总应力 ,通过包含并定义为膨胀应力的动量方程进行求解:

随着动量方程的求解,电池几何体上的总应力 被定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