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非旋转粒子,Ansys Fluent 提供了一个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由于与壁面发生非弹性碰撞而导致的能量损失。粒子根据恢复系数定义,在与相关边界碰撞后,其动量发生变化并反弹离开壁面。(参见图12.2:壁面处的粒子反射(第492页)。)
图12.2 壁面处的粒子反射
法向恢复系数定义了粒子在与边界碰撞后,在垂直于壁面方向上保留的动量大小[642]:
其中, 表示粒子垂直于壁面的速度,下标 1 和 2 分别表示碰撞前和碰撞后的状态。类似地,切向恢复系数 定义了粒子在沿壁面切线方向上保留的动量。
对于旋转粒子,Ansys Fluent 提供了一个模型,用于估算粒子从壁面反弹后的速度,该模型由 Tsuji 等人提出 [660](第 1095 页)。该模型基于经典力学(参见图 12.3:粒子-壁面碰撞力),并考虑了由于非弹性碰撞和摩擦引起的能量损失。
图 12.3 粒子-壁面碰撞力
在此模型中,粒子和壁面接触的时间被分为两个阶段:压缩阶段和恢复阶段。方程系统根据粒子是否在压缩阶段内停止滑动来定义。
- 粘附碰撞
如果在压缩阶段内粒子停止滑动,则以下条件成立:
方程 (12.194)(第 493 页)中相等的极限情况对应于库仑摩擦定律(方程 (12.505)(第 580 页)),其中切向力 与法向力 成正比,比例系数为摩擦系数 。
粒子在与墙壁碰撞前后的动量方程如下:
其中,
和 分别代表粒子的质量和转动惯量(后者假设粒子为球形)。
是相对于质心的扭矩。
和 分别表示粒子的线速度和角速度。
是动量。
是粒子的半径。
上标 0 表示粒子在与墙碰撞前的速度。
下标 和 分别表示变量的法向和切向分量。
恢复系数 定义为碰撞前后法向动量之比。如果粒子在反弹过程中质量保持不变,恢复系数可以简化为碰撞前后粒子法向速度之比:
碰撞过程中,壁面法向的角动量不受影响,即 。这导致了粒子角速度的静态(不变)特性:
对于粘附性冲击,可以定义以下在粒子与壁面接触点的速度边界条件:
其中上标 表示碰撞过程中接触点的颗粒速度(参见图 12.3:颗粒-壁面碰撞力(第 493 页))。
对于给定的边界条件,可以通过求解方程 12.195(第 493 页)来计算碰撞后的速度 和 。
- 滑动冲击
如果切向力超过摩擦力(即方程 12.194(第 493 页)中的不等式不成立),颗粒在压缩期间不会停止滑动。颗粒的线速度和角速度在运动学上不相关,碰撞后的速度可以直接从各自的动力学方程中估算。方程 12.196(第 494 页)和方程 12.197(第 494 页)仍然有效。切向动量的变化可以使用方程 12.194(第 493 页)定义如下:
其中,
其中,sign 是符号函数,对于正值返回 +1,对于负值返回 -1。注意:
当启用粒子旋转时,切向恢复系数(壁面边界条件对话框的 DPM 标签)不被考虑。粒子从壁面反弹后的切向线速度是粒子碰撞前线速度 和角速度 的函数。
有关如何使用粒子旋转模型的信息,请参阅 Fluent 用户指南中的 Particle Rotation。
12.7.1 粗糙壁面模型
粗糙壁面模型可以更真实地捕捉分散流在受限几何体中的行为,例如旋风分离器和管道系统。关于粒子-壁面相互作用的研究表明,大颗粒或重颗粒的运动受表面粗糙度的强烈影响。
Ansys Fluent 中使用的粗糙壁面模型基于 [617](第 1092 页)和 [189](第 1067 页)中的理论发现。在粒子-壁面碰撞的时刻,壁面被替换为在粒子-壁面接触点处与虚拟粗糙壁面相切的表面。
图 12.4:粗糙壁面上的粒子-壁面相互作用
倾斜角 (即壁面法向量与虚拟壁面相切表面的法向量之间的角度),是根据统计表面粗糙度参数和当前粒子直径计算得出的。
图 12.5:壁面粗糙度参数(第 495 页)说明了如何估计表面粗糙度参数。有关工业中使用的统计表面粗糙度参数的详细信息,请参阅 ISO 4287。
图 12.5:壁面粗糙度参数
ML = 平均线
表面高度(相对于第 采样位置的 ML)
采样长度
壁面粗糙度参数如下:
- 壁面平均粗糙度 :
- 粗糙度结构 的标准差:
- 采样长度内平均轮廓元素宽度/间距 :
其中, 表示在采样长度 内的轮廓元素数量。
倾斜角 从均值为 、标准差为 的高斯分布中采样得到。
高斯分布的虚拟墙角标准差估计如下:
其中,
高斯分布虚拟墙角度的标准差
该模型考虑了“阴影效应”[617](第1092页),即如果粒子速度矢量(碰撞前)与虚拟墙法向矢量之间的角度大于弧度,粒子无法与虚拟墙发生物理碰撞。
一旦通过其法向矢量定义了新的虚拟墙,就使用公式12.193(第492页)至公式(第494页)来计算反射粒子相对于虚拟墙的反弹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