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热和质量传递

如果离散相不稳定、可溶或可反应,则相之间发生质量传递。这种质量传递伴随着相间热传递。相间温度差也会引起热传递。相间质量传递会导致离散材料颗粒的大小发生变化。

如果液滴在封闭域中蒸发成气体,并且模拟为双向耦合,则气体的状态方程必须可压缩。如果域未封闭并且将声速假设为无限是合理的,则可以使用不可压缩的状态方程。

颗粒质量平衡

材料颗粒的质量守恒方程由以下公式给出:

1. EQUATION_DISPLAY
dmpdt=m˙p
(3010)

其中, m p 是颗粒的质量, m˙p 是质量传递到颗粒的速率。除非发生质量传递(如蒸发),否则后者为零。

如果双向耦合处于活动状态,则 m˙p 会在所有粒子束间累积并应用于连续相连续性方程。请参见与连续相双向耦合

液滴蒸发

准稳态的单组分液滴蒸发假设液滴内部均匀,由一种液体组分(例如化学组分)构成。

准稳态蒸发引起的液滴质量变化率 m˙p 可以编写为 [706]

2. EQUATION_DISPLAY
m˙p=-g*Asln(1+B)
(3011)

其中, B 是 Spalding 传递数, g * 是质量传递电导(确切地说,在限值 B 0 以内)。

多组分液滴蒸发也假设液滴内部均匀,由多种液体组分(例如不同的化学组分)在理想情况下混合而成,会传递其中某些组分。这意味着它们可以蒸发。此外,液滴和气体中都可以有惰性组分。

对于多组分液滴蒸发,准稳态蒸发引起的每个传递组分的质量变化率 m˙pi 可以编写为:

3. EQUATION_DISPLAY
m˙pi=-εig*Asln(1+B)
(3012)

其中,顺序编号 i 是指混合组分中的每个组分,εi 是分数质量传递率。分数质量传递率具有以下属性:

4. EQUATION_DISPLAY
T εi=1
(3013)

对传递的 T 个组分求和。实际上,传递数表示蒸发的驱动力,它是液体和蒸汽的热力学条件的函数。另一方面,电导表示几何和力学效应,如液滴的大小和速度。这些物理量的表达式取决于蒸发模式,三种模式如下:

  • 超临界
  • 热传递限制蒸发
  • 蒸汽扩散限制蒸发

根据定义,电导为正。传递数可以为正或为负,后者暗指冷凝,即将冷凝视为“逆向蒸发”。

蒸发模式 单组分液滴 多组分液滴
超临界

当液滴温度超过临界温度时,此模式处于活动状态。

T p T c

其中, Tp 是颗粒温度, Tc 是材料的临界温度。

Tpmax(Tc,i)
其中,Tc,i 是所传递组分的临界温度。
热传递限制蒸发

当液滴表面上的蒸汽饱和且在临界点之下时,此模式处于活动状态。它强制在潜热传递和其他热传递模式之间达到平衡,使液滴温度保持在液滴表面的饱和温度。

对于涉及其他热传递模式的情况,例如辐射和用户提供的源,可通过重新计算平衡其他热传递模式所需的蒸发率来实现这种平衡,从而确保液滴温度不会超过液滴表面的饱和温度。应注意的是,对于饱和温度是局部蒸气压力的函数的情况,饱和温度可能会因强蒸发而随着时间推移升高。

饱和蒸气的条件是蒸汽的表面平衡摩尔分数超过 1:

Xv,s=psat(Tp)p1

其中, psat(Tp) 是液滴表面温度下的蒸汽饱和压力。在这种条件下,传递数为:

B=cp(T-Tp)L

其中, L 是蒸发的潜热。

饱和蒸汽的第一种条件为:

5. EQUATION_DISPLAY
T Xis1
(3014)

其中,Xis 是液滴表面上所传递组分 i 的平衡摩尔分数。 Xis 根据 Raoult 定律进行评估:

X i s = γ i p s a t i ( T p ) p X i p
其中:
  • γ i 为组分 i 的活性系数。对于默认 Raoult 定律公式, γ i 的值设为 1。
  • p s a t i ( T p ) 为在液滴表面温度下计算的组分饱和压力。
  • X i p 为液滴中的组分摩尔分数。

当满足 Eqn. (3014) 中的条件时,挥发组分将按其质量分数成比例地蒸发,即:

εi=YipT Yip

饱和蒸汽的第二种条件为:

T Yi=1

其中,Yi 是“自由流”(即包含液滴的网格单元)中组分 i 的质量分数。

传递数为:

B=cp(T-Tp)T εiLi

其中,Li 是蒸发的组分潜热。

最后,电导为:

g*=kNupcpDp

其中,Nup 是努赛尔数。

蒸汽扩散限制蒸发

当液滴表面上的蒸汽在临界点之下且未饱和时(即,当另外两种模式均未处于活动状态时),此模式处于活动状态。于是,蒸发率取决于蒸汽可从液滴扩散出去的比率。

在这种条件下,传递数为 [704]

6. EQUATION_DISPLAY
B = Y v , s - Y v 1 - Y v , s
(3015)

其中, Y v 是“自由流”(即网格单元)中的蒸汽质量分数, Y v , s 是表面平衡蒸汽质量分数

7. EQUATION_DISPLAY
Y v , s = X v , s W v W s
(3016)

分子量 W v W s 分别是液滴表面上蒸汽和气体混合物的分子量。

根据 [704],分数质量传递率为:
εi=Yis(1+B)-YiB

传递数为:

B=T Yis-T Yi1-T Yis

其中,Yi 是“自由流”(即包含液滴的网格单元)中组分 i 的质量分数。

Yis 为其表面平衡质量分数:

Yis=XisWiWs

最后,电导为:

8. EQUATION_DISPLAY
g * = ρ D v S h p D p
(3017)

其中, D v 是蒸汽的分子扩散率, S h p 是舍伍德数。

舍伍德数

舍伍德数实际上是无量纲质量传递电导。

舍伍德数通过 Eqn. (3017) 与实际质量传递电导相关。与曳力系数和热传递系数一样,也必须使用相关性来定义舍伍德数。

Simcenter STAR-CCM+ 提供了 Ranz-Marshall 相关性来定义舍伍德数。

Ranz-Marshall 相关性

Ranz-Marshall 相关性 [687] 适用于 Rep5000(最大值)的球形颗粒。其设定为:

9. EQUATION_DISPLAY
Shp=2(1+0.3Rep1/2Sc1/3)
(3018)

其中,Sc 是连续相的施密特数。仅当连续相为粘性时,此相关性才可用。

颗粒能量平衡

假设材料颗粒内部均匀,从热的角度来看,这意味着毕奥数较小,例如,大约小于 0.1。

与此假设一致的一般形式的能量守恒方程如下:

10. EQUATION_DISPLAY
mpcpdTpdt=Qt+Qrad+Qs
(3019)

此处, Q t 表示从连续相到颗粒的对流热传递率, Q r a d 表示辐射热传递率, Q s 表示其他热源。

对流热传递

对流热传递项设定为:

11. EQUATION_DISPLAY
Qt=fhAs(T-Tp)
(3020)

其中, A s 是颗粒表面积,h 是热传递系数。因子 f 是质量传递校正因子,对其使用 El Wakil 等人的 [657] 中的公式

12. EQUATION_DISPLAY
f = z e z - 1
(3021)

13. EQUATION_DISPLAY
z=m˙pcphAs
(3022)

具有限值 m˙p0 f 1

到颗粒的热传递在能量方程中始终处于活动状态。也可以编写为:

14. EQUATION_DISPLAY
Qt=fmpcp(T-Tp)τT
(3023)

其中, τT 是热松弛时间尺度:

15. EQUATION_DISPLAY
τ T = m p c p h A s
(3024)

如果双向耦合模型处于活动状态,则 Q t 会在所有粒子束间累积并应用于连续相能量方程。

热传递系数

与曳力系数一样,也必须使用相关性来定义热传递系数 h。

热传递系数通常从颗粒努赛尔数的角度给出:

16. EQUATION_DISPLAY
Nu p h D p k
(3025)

其中,k 是连续相的导热率。

Simcenter STAR-CCM+ 提供了 Ranz-Marshall 相关性来定义热传递系数。

Ranz-Marshall 相关性

Ranz-Marshall 相关性 [687] 适用于 Rep5000 (最大值)的球形颗粒。其设定为:

17. EQUATION_DISPLAY
Nup=2(1+0.3Rep1/2Pr1/3)
(3026)

其中,Pr 是连续相的普朗特数。仅当连续相为粘性时,此相关性才可用。

辐射热传递

如果颗粒辐射模型处于活动状态,则辐射引起的热传递将包括在能量方程中。到颗粒的辐射热传递 Q r a d 定义如下:

18. EQUATION_DISPLAY
Qrad=As4Qa,p(G-4σTp4)
(3027)

其中, A s 是颗粒表面积, Q a , p 是颗粒的吸收效率, G 是入射辐射热通量, σ 是斯特藩-玻尔兹曼常数。

其他热传递源

能量方程中的其他项是用户自定义的能量源和潜热传递:

19. EQUATION_DISPLAY
Qs=Vpqu+m˙pLeff
(3028)

其中, q u 是用户能量源(单位体积), L e f f 是所传递材料的有效潜热,它取决于质量传递模型和所传递材料的成分。用户能量源在能量方程中由用户自定义的能量源模型激活。

多相混合物蒸发

多相混合物蒸发模型的公式与多组分液滴蒸发模型相同。

REA 喷雾干燥蒸发

喷雾干燥是一种通过高温干燥气体快速除去多余水分,使用内含固体的液体流生产干燥粉末的方法。REA(反应工程法)模型最早由 Chen 和 Xie 引入 [654]。它是一种半经验模型,专门用于模拟注入到干燥器且内含固体的材料(例如牛奶液滴)的干燥过程。REA 模型通过关联瞬时表面蒸汽密度 ρ v , s 与其饱和值 ρ v , s sat 控制脱水率:

20. EQUATION_DISPLAY
d m p d t = h m A p ( ρ v , s ρ v , b )
(3029)
21. EQUATION_DISPLAY
ρ v , s = ψ ρ v , s sat
(3030)

其中:

  • m p 为颗粒的质量。
  • h m 为质量传递系数。
  • ρ v , b 为大量干燥气体中水蒸汽的部分密度。
  • ψ 为速率减少因子

在干燥的初始阶段,颗粒完全浸入液体中,根据平衡假设,蒸汽密度等于其饱和值,得到 ψ = 1 。因此,将在此条件下恢复纯液滴的蒸发公式。预期 ψ 的值逐渐降低,因为阻碍水分去除的颗粒表面上的固体分数增加。

速率减小因子在 REA 中根据以下公式进行建模:

22. EQUATION_DISPLAY
ψ = exp ( Δ E v R u T s )
(3031)

其中:

  • Δ E v 为表面活化能。
  • T s 为颗粒表面温度。
  • R u 为通用气体常数。

表面温度将在假设小毕奥数的情况下使用颗粒温度进行约值。

此公式假设蒸发是一个活化过程,必须克服颗粒表面上(例如)形成多孔结皮而导致的能垒。无论干燥阶段和干燥阻碍原因如何,表面活化能都表示提取水分的难度度量。

为了进一步扩展模型对变化干燥气体条件的适用性, Δ E v 使用其干燥气体平衡值进行标准化。平衡活化能定义如下

23. EQUATION_DISPLAY
Δ E v , b = R u T b ln ( ρ v , b / ρ v , b sat ( T b ) )
(3032)

其中:

  • T b 为大量干燥气体的温度。
  • ρ v , b 为蒸汽密度。
  • ρ v , b sat 为蒸汽密度饱和值。

标准化活化能 g 仅为颗粒表面水分含量与其干燥气体平衡值的偏差 ( X s X e q ) 的函数:

24. EQUATION_DISPLAY
g ( X s X e q ) = Δ E v Δ E v , b
(3033)

干燥基水分含量 X 定义为可蒸发液体质量与固体组分质量之比(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蒸发液体视为固体)。

25. EQUATION_DISPLAY
X = m l m p m l
(3034)

当颗粒表面最初液体饱和时,标准化活化能非常低(接近于零)。当颗粒的水分含量在干燥过程中减少时,此值将逐渐增加,该值在平衡时预期为一。标准化活化能分布视为单个材料的特性(或指纹),主要受材料的成分及其初始水分含量的影响。

Simcenter STAR-CCM+ 中当前实施适用于标准化活化能的 Chen-Lin 模型 [654]

26. EQUATION_DISPLAY
Δ E v Δ E v , b = a exp ( b [ X s X e q ] c )
(3035)

默认模型常数 a = 0.998, b = -1.405, c = 0.93,它们与 20 wt% 的脱脂牛奶溶液有关。不同材料和初始成分的相关性可以从文献中查找,并借助用户自定义场函数实施。

平衡水分含量 X e q 为干燥气体的水活性 a w 的函数,根据正在干燥的材料的实验吸附等温线进行构造:

27. EQUATION_DISPLAY
X e q = f ( a w )
(3036)

水活性与食品材料的水分含量相关,定义为样本中水的分蒸气压与相同温度下纯水的分蒸气压之比。

Simcenter STAR-CCM+ 中当前实施了适用于平衡水分含量的 GAB (Guggenheim-Anderson-de Boer) 模型 [715]

28. EQUATION_DISPLAY
X e q ( a w , T ) = C K X m o a w ( 1 K a w ) ( 1 K a w + C K a w )
(3037)
29. EQUATION_DISPLAY
C = C 0 exp ( Δ H 1 R T )
(3038)
30. EQUATION_DISPLAY
K = K 0 exp ( Δ H 2 R T )
(3039)

常数的默认值如下:

  • C 0 = 1.645 x 10-3
  • K 0 = 5.71
  • Δ H 1 = 2.4831 x 107 [J/kmol]
  • Δ H 2 = -5.118 x 104 [J/kmol]
  • X m o = 0.06156

这些常数与 20 wt% 脱脂牛奶溶液有关。不同材料和初始成分的相关性可以从文献中查找,并借助用户自定义场函数实施。

质量传递系数 h m 可通过适当的舍伍德数相关性(如 Eqn. (3018) 中给定的 Ranz-Marshall 公式)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