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系统
如今,热生理调节系统的功能尚未完全探索清楚。 对热生理调节进行描述或建模时,将应用通过实验结果得出的因果关系。
此类模型无法描述中枢神经系统的直接功能和过程。
一般而言,使用的热生理调节模型为级联比例调节。 中央控制器根据温度信号计算整个身体的四个控制变量。 这些控制变量将传递给所有身体部位。它们将在局部控制器单元中加以处理。 局部控制器提供的血流速率和热流量影响身体的热条件。 这样,可以研究不同的身体部分对总热条件的影响。
所有身体部位的皮肤温度和头部中心温度是要输入控制器的物理量。 模型中的头部中心温度对应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温度。 此温度对于热生理调节特别重要,因为控制器始终将其用作参考。 根据这些身体部位温度,可以计算控制偏差 。 控制偏差由相应身体部位温度与目标值(称为参考温度 )之差组成。 已知每个身体部位的参考温度。 可对头部中心温度和皮肤温度执行此计算。
这些控制偏差是计算全局控制变量的基础。 对于皮肤温度,可区分控制偏差是暖信号还是冷信号。 正偏差对应于暖信号,负偏差对应于冷信号:
for
for
单元信号合并成一个总信号。 计算此总信号时,将考虑皮肤上的热感受器(冷点和暖点)的分布。 用皮肤元素的冷暖点数乘以整个体表面的对应面积分数 [2],即可得出这些值。 下表提供了每个皮肤元素的感受器分布:
身体部位 | 参考阻抗(冷信号) | 外部参考(暖信号) |
---|---|---|
头部 |
6.05e-02 |
0.201 |
躯干 |
0.4926 |
0.38 |
上臂 |
0.01714 |
0.02999 |
前臂 |
0.01714 |
0.01625 |
手 |
0.09224 |
0.025 |
大腿 |
0.04514 |
0.08999 |
小腿 |
3.01e-02 |
0.03275 |
脚 |
1.67e-02 |
0.0155 |
皮肤元素的冷暖脉冲总信号写为:
通过将这些值与头部中心温度的控制偏差一起使用,可以计算热负载(血管舒张和发汗)和冷负载(血管收缩和颤抖)期间的全局控制变量。
计算全局控制变量后,这些值将转换为各个身体部分的局部控制变量。 全局转换常数标记为 G,局部转换常数标记为 L。全局控制变量表示为 S。为了体现控制变量类型的特征,将使用 (血管舒张)、(血管收缩)、(发汗)和 (颤抖)指数。 局部控制变量包括血液体积流率、蒸发和代谢热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