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D 破碎模型参考
在随机二次液滴 (SSD) 破碎模型中,破碎被建模为突变,是与原始液滴大小无关的随机过程。这将在较长的时间限制内生成液滴直径的对数正态分布。
颗粒在运动时将与欧拉液相相互作用。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时,颗粒将会破碎:
- 颗粒半径大于临界半径(使用 Eqn. (3114) 根据局部液滴条件计算得出)。
- 该韦伯数(根据局部液滴条件计算得出)大于临界韦伯数(在界面中设置)。
- 颗粒的局部时间(累积的停留时间)大于破碎时间 (Eqn. (3115))。当粒子束穿过域时,模型将对其进行追踪,并将其停留时间与局部计算的破碎时间进行比较。仅当粒子束累积的半径大于临界半径且累积的韦伯数大于临界韦伯数,才会计算停留时间。
当颗粒破碎时,系统将重置新粒子束的局部时间。
通过使用目标计数和最大子粒子束数属性,可以控制每个子粒子束的平均颗粒数,以及每个破碎过程中形成的最大子粒子束数。计算子粒子束的大小、数量及其每粒子束颗粒(粒子束计数)时,模型将使用这些值。这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喷射的离散化。
注意,目标计数和最大子粒子束数均无法更改破碎的物理过程,因为这些参数不会更改直径分布函数。相反,这些参数将影响计算过程中的粒子束总数,从而影响计算的相对开销。通常,样本数量越多,意味着液滴大小分布表示更佳。
理论 | 请参见 SSD 破碎模型。 | ||
提供方式 | |||
节点路径示例 | |||
要求 |
|
||
属性 | 关键属性包括:子粒子束。请参见 SSD 破碎属性。 | ||
激活 | 材料 | 请参见 SSD 破碎材料属性。 | |
场函数 | 液滴动力粘度、液滴表面张力、液滴韦伯数。请参见 SSD 破碎场函数。 |
SSD 破碎属性
- 临界韦伯数
- Eqn. (3114) 中的临界韦伯数 。 的较大值可限制分裂为较大的液滴。默认值为 12。
- 目标计数
- 根据 Eqn. (3116) 衍生得出的每个子粒子束的平均颗粒数。默认值为 1000。
- B1
- 破碎参数,Eqn. (3115) 中的 。此值越大,破碎越晚出现。默认值为 。
- K0
- 控制子直径的平均分布;,等于 Eqn. (3117) 中的 。默认值为 -0.1。
- K1
- 控制直径的分布广度;Eqn. (3117) 中的 。默认值为 0.1。
- 最大子粒子束数
- 可从破碎中生成的最大粒子束数。使用此属性可对大量子粒子束所需的较大计算开销进行限制。默认值为 10。
- 法向速度系数
- 控制喷射的径向扩散;Eqn. (3118) 中的 。该值越大,喷射的径向扩散速度越快。如果喷射角度已知且已固定至喷射器上,则使用值 0。默认值为 0.1。
SSD 破碎材料属性
- 表面张力
- 液滴表面张力 。
SSD 破碎场函数
- 液滴表面张力
- 液滴材料的表面张力 。
- 液滴韦伯数
- 液滴韦伯数 Eqn. (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