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单元模型:电池单元电化学分析
在本教程中,您将在微尺度水平对锂离子电池单元进行建模。此模拟将介绍多孔电池电极的三维微观结构的预测方法。
在生产环境中,此类分析可加速电池单元的设计过程,并且可评估设计的安全性和寿命。
活性材料的结构通常不规则且复杂,并且不同的活性材料也具有不同的结构。固体颗粒的结构经常由更为简单的规则结构进行表示。在本教程中,将为您提供随机分布的球形颗粒,这种颗粒表示单一结构并反映所需的孔隙率。
在本教程中,将对下列各项进行建模:
活性材料、电解质和集电器中的电势
活性材料和电解质中的锂浓度
SEI(固体电解质界面)上的特殊条件
注 | 要激活锂离子传输建模所需的锂离子电池单元、浓度和电势模型,请运行双精度版本的 Simcenter STAR-CCM+。 |
几何由典型锂离子电池单元中一对电极间的取样组成。提供的 CAD 几何比实际大。例如,阳极集流器在 CAD 中为 1.0 m,实际为 10 μm。几何网格化后,按 1E-5 缩放 CAD。包括的几何部件有:
阴极集电器 — 1.0 m 厚的铝箔
阳极集电器 — 1.0 m 厚的铜箔
电解质 — 碳酸亚乙酯/碳酸甲乙酯和 LiFP6(六氟磷酸锂,它是锂电池中的一种常见电解质盐)的 50:50 混合物
隔膜 — 1.0 m 厚,孔隙率为 40% 且 MacMullin 数为 2.5。
MacMullin 数是含电解质的隔膜的电阻和电解质本身的电阻之间的比值。在定义均质多孔介质时,此数字描述弯曲。
阴极 AM(活性材料)— 3.5 m 厚的 LiMn2O4(锰酸锂),颗粒直径等于 1.8 m,目标孔隙率为 40%
阳极 AM — 3.5 m 厚的石墨,颗粒直径等于 2.0 m,目标孔隙率为 40%
每个电极均由固态活性材料及周围的电解液构成。电极内的这些区域将单独进行建模。在 SEI(固体电解质界面)处发生化学反应。
注 | 本教程使用 LiMn2O4 电极的简化的理想微观结构。电极结构仅仅通过几个团聚的球形颗粒和电解质表示。本教程有意略去了粘结剂和导电助剂,其目的是加速计算。此案例不表示商用电极。但是,在计算一致的求解和演示模型功能方面,它已具有足够的相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