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云计算”风潮影响,现在市面上也出现了不少CAE云计算平台,如老牌的蓝为EasyCAE、远算科技的云格物等等,这些云计算平台,有的在开源求解器基础上开发前端界面,有的是直接利用商用求解器,有的是两者皆而有之,不管采用何种样式,这种先驱行为值得我们为其点赞。虽然说,云计算代表着CAE计算平台的发展趋势,但是现在说普及还为时尚早,还有较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有些云计算平台宣称其倚靠超算中心,能够提供超乎想象的计算能力。当然,正常人的印象中,超算中心那动辄几十万上百万个CPU,似乎能够提供飞一般的速度。然而,事实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
首先要明白,CAE计算过程中,耗费计算资源的地方有很多,除了求解器之外,前后处理同样需要耗费大量的计算资源,如前处理过程中计算网格的生成,后处理过程中数据可视化。然而目前的云平台很少有提供CAE前后处理,它们通常要求用户上传计算输入文件或脚本,平台只是提供求解器。
一个很尴尬的问题就此而生:如果我有能支持生成上亿网格的计算资源,我干嘛还要租用你的超算平台呢?如果我的计算资源无法支持生成如此大规模的计算网格,而平台又无法提供前处理,那我该怎么做?再比如说后处理,超大规模模型的后处理对CPU及GPU要求都很高,若平台无法提供计算后处理,那我辛辛苦苦从平台下载回来的一大堆结果文件也就成了垃圾。
个人思考:未来的CAE云平台肯定是从导入CAD模型开始,或者干脆直接集成CAD软件,在平台集成的CAD软件中建模。CAE云平台应当提供从前处理、求解到后处理的完整计算流程,而不是像目前大多数平台那样仅仅只是提供求解器。
并非所有的计算模型都是可以公开的,一些可能涉及到商业机密甚至国家机密,对于这类问题,如果放在平台上计算,如何才能保证计算数据的安全性?这是个比较大的问题。事实上现在很多的CAE仿真计算都是在内部局域网集群中完成的。
将涉及到敏感参数的计算模型上传到计算云中进行计算,之后再将计算结果下载回本地,这一去一回过程中极容易造成信息泄露,而且计算结果存储在平台服务器中,也实在是令人放不下心。
个人思考:安全性是做好CAE云平台的核心关键,不一留神就翻船。
有计算平台宣称利用云计算能够节省费用。如果将软件版权费用算在内的话,短期内的确能够为用户节约大量的金币。但实际上平台向用户征收计算费用的时候,不可能不考虑软件版权费用。
这就导致一个问题:在平台上计算很贵。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国内D版软件猖獗,大部分在用的CAE软件都并非拥有版权,因此使用者存在错觉:CAE计算成本并不包含软件购置成本,于是事情就来了,用着D版软件的人会觉得平台计算收费很高。
那用开源软件会怎样?会更便宜么?只怕也未必。大伙儿都知道开源软件的人机界面都不是那么的友好,如果想要将开源软件部署在云平台上,那势必需要开发前端程序,又要投入大批的金币,同时还需要投入培训的人力物力,这又是大批的金币。而且开源求解器,用户未必会买账。
不过等些年,等所有的商用CAE软件都被部署到云端而不再向用户提供安装程序的时候,估计那时候D版消除了,人们就不会感觉贵了吧。
还有个麻烦的事情是软件版本的问题。目前大多数CAE软件版本升级都是需要银子的,因此云平台上部署的软件也不可能频繁的更新。当某个软件发布了新的版本,当你希望使用新版本的某些新功能时,这时只能眼巴巴的等着云平台上软件版本的更新,有时候很可能是遥遥无期。还有就是软件版本的兼容性,一般软件都是向下兼容的,然而如果云平台软件较低的时候,用户不得不在本地机器上安装低版本的CAE软件,也意味着无法使用新版本带来的种种新功能,这不是所有用户都可以忍受的。
当然开源软件不存在此问题,由于软件代码可以直接获取,平台一般情况下是能够及时更新,但也会存在时间差。
目前CAE云平台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各种CAE软件公司。一旦这些CAE软件公司不再授权,那一切就Game Over了,总之,没有自己的软件,始终得看对方脸色行事。
开源软件当然不用看脸色行事,但是要想说服用户,其实也有很多额外的工作要做。不过相比较饭碗随时可能被人端走来讲,的确要是省心不少。当然这也取决于开源软件的后续发展了。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CFD之道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