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软件这玩意儿,其实就是一个个的计算器,只不过这些计算器的功能有些许差异罢了。比如有的计算器用于计算固体结构应力,有的用于计算流体流场分布,有的用于计算电磁场,有的用于计算噪声。但是它们归根结底还是个计算器。
记得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同桌把他老爹卖菜用的计算器带到教室中,吸引了成吨的羡慕嫉妒恨。然而同桌特权使得我有幸在8岁那年第一次接触到如此高科技的东西,那些在考试中让我们抓破脑袋的计算题居然只需要动动手指头就能瞬间获得答案,当时的想法就是这玩意儿实在是太牛叉了。再后来,记不清是小学几年级了,数学课上有珠算内容,然后同学们就将家里面大人使用的算盘带到学校,有时候一上午的时光就在噼里啪啦中度过。那段童年时光真的是令人难忘。后来上大学,第一次进学院的计算机房,感觉特别神圣(居然还要我们换拖鞋,而且机房是唯一安装了空调的地方),虽然现在想来那计算机是真够破的(还记得CPU是奔腾III,800MHz,内存只有8M,上课的老师吹牛说是当前最新的配置),不过那时候还是被深深的吸引(以至于大学四年时光完全被这货给坑了),惊异于小小的屏幕不仅能显示出文字、图像和声音,而且那些东西竟然全都可以控制。
后来本科毕业设计的时候,第一次接触ANSYS,有一次被震惊,想不到利用软件能够判断出结构件能否正常安全的使用,当时在想“这不科学啊,这是在给结构物算命么?绝逼是玄学。”不过越玄乎的东西越能体现存在感,利用这玩意儿把妹儿其实挺好的。再后来读研,使用了成堆的仿真计算软件,才明白想要算命算得准,似乎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这些软件和小时候使用的计算器没有本质的不同,都是结果取决于输入,计算过程都没有办法进行控制。
然而这些虽然都是计算器,但是它们擅长的领域千差万别,选择不当可能就掉坑里了。比如说你要计算乘法,结果你选择了个算加法的计算器,自然是给手指头找不痛快,这些也还好,麻烦的事情是,当你要算加法却选了个计算除法的计算器,然后手指头都快要按断了才发现选择的计算器根本不具备自己所想要实现的功能,这就太悲剧了。有些计算器很强大,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改造内部的元器件,从而实现自己想要的功能。这样就不怕选择错误了,大不了重新改造一番,但是改造的过程并不容易,你得保证改造完成的计算器能够实现功能,而且在实现功能的过程中还不能引起其他的问题。
有一次跟随到时候参加一个大牛云集的学术会议,在空余时间我像领域内一位名头比较响亮的老师请教问题,我永远无法忘记那位老师在听到我使用商业软件计算的时候流露出的不屑神情,我至今也无法理解他的优越感来自于何方。都是计算器,能实现功能就好,为什么要被鄙视?你自己改造的计算器就一定比专业厂家制造出来的好吗?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CFD之道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