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无意中看到央视的一个新闻节目,介绍在天津“许云鹤案”的审理过程中,受害者王老太的骨折是跌伤还是被汽车撞伤无法从医疗诊断资料上进行准确判断,因此在一审法院的判决理由是,“不能确定小客车与王老太身体有接触,也不能排除小客车与王老太没有接触。被告发现原告时只有4、5米,在此短距离内作为行人的原告突然发现车辆向其驶来,必然会发生惊慌错乱,其倒地定然会受到驶来车辆的影响”。而在二审审理过程中,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运用数值仿真技术,运用专业的碰撞分析软件,还原了事故发生的经过,最终确定了王老太的损伤是遭车辆撞击形成的,为法院的最终判决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从上面这个新闻可以看出,随着科技手段的不断进步,在案件侦破审理的过程中,除了我们在电视、电影中常看到的传统手段外,数值仿真技术也会发挥巨大的作用,协助破案的不仅仅是医学、弹道学、化学专家乃至绘画、笔迹鉴定等方面的专家,流体力学专家也可能成为破案高手。
这里介绍一下我在网上搜集到的一些运用流体力学知识协助侦破的案例:
案例一:
一座正在建造两栋Y形塔楼,大楼已经封顶,开始内部装修,一个大型塔吊正等待撤离,时逢元旦休假,施工队队长考虑到假日期间的安全问题,下令把塔吊安置在第二个塔楼的背风侧。由于冬天经常刮西风,塔吊位于楼后的东偏南方向,队长自认为“万无一失”,安心地玩乐去了。几天后,突刮强烈西风,偏偏把处于“安全地带”的塔吊吹垮了,而且不偏不倚地正好砸中Y形塔楼的南支,把塔楼砸掉好几层,损失惨重,幸好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由于发生了重大责任事故,施工队长遭刑事拘留,检察院准备起诉,要追究他的玩忽职守罪。队长大喊冤枉,他并未疏于管理,事先预计到会有大风,把塔吊转移到了“安全地带”,怎么还有这“飞来横祸”呢?
于是请来流体力学的专家进行分析,专家经过实地分析发现,在正西风条件下,安贞桥西里的两栋Y形塔楼之间有很强的狭缝气流,使坐落于西南侧的第二塔楼经受了强烈的回流涡,那里的最大风速超过来流风速的1.4倍。施工队恰好把塔吊安放在背风的东偏南处,处于超过正面风速的强风和强旋涡的恶劣环境中,在回流涡的作用下,塔吊随着气流向南折转,轰然倒下,恰好砸向Y形塔楼的南支。随后,专家又在拖曳水槽中做了模型实验,清晰地模拟显示了整个绕流过程,模型塔吊果然受到了强风和旋涡的袭击,倒向了它应该倒的地方。
最终,专家的流体力学实验室开具了科学证明,为施工队长洗清了冤枉,这起事故并非源于蓄意破坏或玩忽职守,施工队长的确对大风来袭作了“防范”,但是由于他是十足的“科盲”,对流体力学一窍不通,造成了最后的惨剧。
案例二:
在一农村别墅内,一名本地女大学生在家中死亡。女孩父母说,孩子在外地念大学,放寒假了回来,一家人本来准备今天出门旅游去的,不料早上无论如何都叫不醒孩子了。前一晚,孩子还好好的,一家人收拾好了行李,洗漱完便各自回房间休息,孩子并没有任何异样。体表未见明显损伤。小腹处尸斑呈鲜红色,这表明死者的血液中含有大量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很可能系煤气中毒造成。
破案警官发现,死者家是一栋自建的农村别墅,别墅一楼是客厅,二楼是父母和女孩的房间。一楼的厨房外是热水器排气口,排气口斜上方是卫生间,卫生间房门使用了木制的百叶,无法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当女孩洗澡时,热水器会排出一氧化碳。这种“烟道式”热水器在运行时会消耗室内的空气,由于室内室外气温气压正好相反,一氧化碳会从室外被挤入室内,形成废气反流,所以很可能这就是直接导致女孩死亡的真正原因。
为了证实判断,破案警官现场做了实验。打开燃气热水器,让大家观察废气走向。由于天气寒冷,废气刚刚排出时是白色气体,可以清晰地看到气体被倒吸进了二楼卫生间。但是很快,当燃气燃烧一段时间后,气体内外温差减小,渐渐白色气体变成了透明的。为了万无一失,还做了毒化鉴定。报告显示,死者的心血中碳氧血红蛋白浓度为37.4%。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碳氧血红蛋白应为阴性。终于,家属相信了警方的结论。
在以上两个案例中,流体力学知识对案件的最终侦破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些影视作品中,也出现了一些破案专家运用流体力学方法分析案情的例子,虽然有些是故弄玄虚,但在现实案件侦破中,看到水中的浮尸要结合水流方向,看煤气中毒要考虑空气流通,煤气的来源等等,这些都是破案人员所要需要掌握的流体基本知识,而面对更为复杂的案件现场的流体问题,还需要做专业的CFD计算分析,才能明辨事实真相。
以后,破案警官在分析案情时,都会问一句:CFDer,你怎么看?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南流坊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