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月了,新员工小李从我的手上毕业。我在他的计算机前,打开他刚刚算完的流场,送给他一段毕业赠言。
你把眼睛贴到屏幕上,放大,再放大,这个锯齿是什么东东?这是网格吗?
你把流场和网格画到一起,放大,再放大,你看这里,速度从100减小到0,你用两个网格就跨过去了,你不觉得网格有点吃不消吗?
你把这个漩涡和网格画到一起,放大,再放大,你看这里,流动180度掉头,你用三个网格捕捉,你不觉得从这三个网格里漏掉的那些小漩涡很冤枉吗?
你坐直了,距离屏幕1米看,再看有什么问题?这一片,速度只从100减小到99,你用了100个网格,这么多网格闲着没事,为什么不派它们去援助那可怜的两个网格?
我给你这个网格打分65分,够用,但是不够好。
小李这位曾经的中国区学霸+某国区学霸,第一次得到这么低的分数,满脸迷茫。
请忘记你的学生价值观:
“做出最难的试验”,
“算出最准的数据”,
转到工程师价值观:
“要到最多的经费”,
“揽到最强的项目”,
“赢得最高的奖项”。
你们听完这句话会说,陆姐太low了。我还告诉你,能low才是真本事。
知道这套网格算出来有多大误差,还知道这些误差会不会影响设计,这才是本事。
掰着手指盘算,速度从100到0只有两个网格,这里误差最大,根据经验大概带来10%的误差,而且只影响阻力系数。
再想想产品,不过是出去转一圈就回来,阻力大点,只需多加几滴油,无所谓。阻力误差10%,就更无所谓了。
这个产品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保证航行稳定,这种外形,用这种网格,就是再多几个锯齿网格也不会算错稳定性。
最后掐指一算,这套网格是65分水平,够用,但是不够好。
你说,
初步设计,这个阶段65分最合理。
分析产品选什么部件更合适,估算有多大、多重,一周就要出方案。你做个50分网格,不够用,误差大得成了错误,产品没出生就死你手上了。你做个80分的网格,很好,但是等你两个月做完网格,产品要下厂加工了,你也该扫地出门了。
细化设计,这个阶段要75分。
确定方案的所有参数,确定部件的各个尺寸,你要一万次确定关键数据没有明显误差,因为再也没有机会改方案了。
优化设计,这个阶段80分更合理。
方案已经确定,只有细节需要改进,期待产品性能提高10%左右,你的误差还敢大于10%?
有人这个时候抬出陆姐,陆姐说的,只要65分就够用了。
告诉你往前直走,你遇到对面冲过来个大货车,你说你不能拐弯,因为陆姐告诉你要往前直走。我有罪,我害死多少人啊。
当你画网格的时候想着,这里多两条线,那里切个块;这不是个技术问题,这不是个理论问题;这是方案设计问题,这是产品决策问题。
你从一个网格,看到计算误差,再看到方案设计,最后看到产品使用场景,最最后看到行业发展。
你从一个网格,看到计算时间,再看到计划安排,最后看到产品生产周期,最最后看到行业时机。
这个网格加?还是不加?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陆姐说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