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春天已经来临、智能已经长牙
我一直相信人工智能会改变太多的事情,我们从事设计的人们,将会面对什么样的命运?
讲智能时代,好像今天我在立春的北京与你讲春天要来了,你看到枯枝张开手指在北风中颤抖,枯草的细叶匍匐在干黄的地上,我看到枝头毛茸茸的芽苞在鼓起,枯草下冒出嫩绿的尖尖角。
都知道智能时代必将来到,但是只能被动地等待着他的来临。遥远的智能时代如此美妙,现实中的智能算法愚蠢得好像在开玩笑。我们满怀期盼,但是每天都失望,心里还隐隐约约地希望自己的行业会幸免于难。
人工智能还是个襁褓中的婴儿,他在睡梦中生长着自己的大脑,睡醒了就用刚刚长出的乳牙,去啃世界。用乳牙咬过了围棋觉得味道不多,拿医疗下嘴发现有些怪味,交通的体积太大只咬下了无人驾驶,世界成为他抓周的桌子,他野蛮地抓住任何引起他兴趣的行业,狠狠咬一口。
各个行业留下他的牙印,大多数行业的保护壳太硬,他还不能咬破,还有些行业确实不对智能时代的胃口。
我们笑话他,你这个小孩子就会乱咬,啥也不会做。也有人担心这孩子,不知道长大了是个恶魔还是天使。
我知道这个小坏蛋就要对我的行业下嘴了,如果人工智能将设计行业咬一口将会如何?
2 人工智能更懂研究规律
读懂数据,理解数据内在的规律,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这是优秀工程师最骄傲的本事,也许你认为这个能力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其实这很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
作为一个肉身大脑,几个KB的数据,就足以让我头晕。为了寻找数据中内在的规律,我们将数据变成曲线、曲面、云图,对着各种图表试图发现数据之间某种神秘的关系。我们可怜的大脑试图记住各种图片中取得的印象,然后根据感觉去权衡,给出个似是而非的结论。
如图所示,A越大B越大,说明A是B的主要影响因素,此结果符合某公式。考虑C、D、E有可能影响B,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如今仿真与实验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我们的消耗能力十分有限,只好求救于公式和经验,提出各种猜测,请教有经验的老专家从乱麻的数据中解读内在的规律。
我们的大脑顶多可以看明白几条X、Y曲线,从中明白两个参数之间的关系,再多了只有混乱。 对于人工智能只是用数学方法拟合多维数据, 再多几个参数完全没问题。
汽车是我们衍生的腿,手机是我们延伸的耳朵,人工智能是我们扩展的大脑。正如汽车不是用两条腿跑,手机没有长耳朵,人工智能处理数据也不会用我们的方法。他会利用更庞大的数据和计算机,用严谨的算法快速地吃进数据,给出明确的数学描述。
从数据中读出规律这是可以发表SCI文章、评教授的高端技能。分析数据的内在规律,恰恰是人工智能最擅长的工作。
3 人工智能更有经验
设计工作是基于对规律的认识提出设计方案,这同样是人工智能的长处。
不要说设计要有灵感,其实灵感只是我们凭借多年积累产生的快捷预估方法,灵感的根本在于积累。
比积累,人在计算机面前就是弱智,我们大脑里可以存储的东西,不够塞硬盘的角落。
计算机可以瞬间读入我们一辈子都无法记住的数据。如果你一辈子见过一千个设计方案,记住其中的一百个,计算机可以一晚上读完并且记住世界上所有的设计方案。人工智能吃过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他是最有经验的设计师。
我们只能模模糊糊感觉设计中某些参数有什么影响,人工智能可以准确给出每个参数对设计的影响。我们是只知道加盐少许、加醋少许的厨师,人工智能是用天平把握口味的机器。
不要说人工智能设计平庸,人工智能谱曲可以模拟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作曲达到以假乱真的水平。我们要模拟名人的设计需要记忆、分析、理解、复现,对于我们很难只是因为我们很弱。
从前老司机最骄傲的能力是认路,地图导航出现后,司机不必认路也可以开的很好。反而有些老司机,还在坚持不用地图导航,更容易开错路。
未来呢?也许设计师不需要会分析结果、会做设计,只要告诉人工智能我们要什么样的产品,就可以等着他交付结果,正如地图导航只需要输入目的地。
我们自以为傲的工作未来将会消失,但是明天我们还要去上班,还要用不太好用的人脑做设计,我们等待着被连根拔起,不知道会在什么新位置安家。
在这个乍暖还寒的初春,我们能做些什么:
1.不要再为已经拥有的能力骄傲,相信那是手机时代之前的BB机,没有珍藏的必要。
2.去寻求人工智能在每一件小事中的应用。
3.相信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满山都是还未开垦的处女地。
4.房价还在十年前的水平,还有机会发财,还有机会做人工智能时代的BAT。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陆姐说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