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洗澡身体会发臭,不洗脑思想会发霉。有效的洗脑方法是先融入作者,读完后再批评,无效的洗脑方法是:先批评作者,读完后再崇拜。
1 洗脑的必要性
“不要让自己的大脑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叔本华这么警告我。“你被洗脑了”隔壁小弟不屑地嘲笑我。看来读书是件很可怕的事情,要保持我的纯洁最好远离书本,就像远离北京的雾霾。
为了我们的身体干净,我们要洗澡,洗清积累的臭汗,保持清白。为什么我们的大脑就可以包在脑壳里积垢多年,不需要用书本常常清洗呢?
想一想多年没有清洗过,没有被阳光暴晒过的大脑,应当已经发霉腐臭。
▽
可以洗澡的前提是:
不是泥菩萨,是活生生的有骨有肉的身体,会产生臭汗,但是不会见水就化为泥巴。
不敢被洗脑的人,思想是一尊谁也碰不得的泥菩萨,好像高大坚固,只是被社会堆积的一坨泥,要永远小心翼翼地供奉在脑壳里,不能碰,更不能洗。
敢于被洗脑的人,思想是自己一点点长起来的活物,即使很弱小,也可以被打击,更可以被清洗。
有的人读书无数,天天被洗脑反而见解更加独特,有的人一直不敢被读书洗脑,反而一个传销、一个打击就能被洗为一滩泥水。
2洗脑的姿态
想要洗出效果还要摆好洗脑的姿态:
有效的洗脑:先融入作者,读完后再批评
无效的洗脑:先批评作者,读完后再崇拜
有一个场面是不是很熟悉:有个好学的人,热情地向各位请教,但是他听别人讲解的时候,不去理解吸收,而是用全部精力找出别人不够准确的地方,然后深思熟虑地证明自己更正确。
是不是自己的正确太少,以至于到处寻找自己的正确。
我最不能理解的事情,为什么世界上有这么多人,都如此无私,用最宝贵的时间不去关注自己学到了什么,而是关注别人有什么不足。
脑壳里那尊了不起的泥菩萨,需要用多少别人的不足来供奉?
▽
读书不是为了批评作者提高自己的高度,同样也不是寻找共鸣验证自己的高度。
如果在书里只能读出已经赞同的内容,把书本当做自己的美颜镜子反复照,这是自我陶醉的读书,不读也罢。对作者最莫名其妙的赞赏就是:“你说出了我的心里话”。你都知道了还看什么书?
有效的读书是穿着作者的鞋子在书中散步,不论是否接受书中的见解,先放下偏见,慢慢欣赏书中的风景。
如果只读你赞同的书,单一的选择让你相信,只有你的见解是正确的,其他都不应当存在。好像小时候我在山沟沟里,相信世界的北面是山,南面也是山。
▽
读完书后需要脱下作者的鞋子换上自己的,慢慢重新审视,将新的内容融入自己的体系,如同将饭菜化为血肉长入自己的身体。
读完书后不会切换回自己的人,全盘接受作者的内容,甚至可以背诵经典片段,给自己的泥菩萨镀一层金。表面上做了彻底的改变,其实一点没吸收。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读多少经典,却没有任何改变。
人生不是用来证明自己多正确,而是发现自己多错误。
3 洗脑的方法
你已经迫不及待地要被洗脑,但是读书方法出现了两派,我们如何选择。
这两派争吵不休,一派赞同碎片式学习,一派赞同完整学习。碎片式学习来势汹汹,几乎要马上灭了传统的完整学习。碎片式学习宣传“我们不生产知识,我们是知识的搬运工”,将经典巨著写成干货版、精练版、速读版。
号称人类没有时间读完世界的好书,用这种方法才是欣赏世界的出路。我将其描述为明信片式学习。
我们永远不会有时间游历全世界,也无法贴近老虎狮子,更没有办法去火星上散步。所以我们会欣赏明信片,看地理杂志,看自然频道。
通过看明信片,你可以了解景点的知识,甚至可以看到亲身旅游都无法遇到的美景。然而休假的时候,大家没有躺在床上看沙滩和大海的明信片,而是花大把钱去海滩晒太阳。
这种干货阅读,就是躺在床上看明信片,看到的是别人的旅游,别人的视野。
▽
完整学习更像旅游,需要你去吃苦受累,就为了看一点自己想看的东西,欣赏文字的优美,欣赏结构的曲折,也为了被作者牵引着走一圈做做思维锻炼。
即使将来发明了360度全景电视,还能用香氛模拟当地的气味,人们还是会去旅游,汲取自己独特的感受,去呼吸当地的空气,去沐浴当地的太阳,同时练练脚力。
明信片只是让你了解风景,旅游让你理解自己。
▽
如果旅游是一日十个景点,上车睡觉下车拍照,除了晒朋友圈让别人妒忌一小会,也不比在家看明信片更有意义。
其实大家的时间是被贪婪打碎的,总希望踏遍世界美景,最后变成一日十景的碎片化旅游。
希望你享受眼前的美景,让其他的美景在别人的朋友圈里讨赞。
希望你享受手上的这本书,让其他的经典在别人家的书架上高贵。
我的文字不是明信片,不是游记,是登山杖。即使你拖着两根登山杖在公园散步,也比躺在床上妒忌着点赞朋友圈的美图强点。
iphone用户打赏专用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陆姐说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