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又蜂拥着去开会。我不禁要问,你们是去解决问题还是为了免责。
真的有必要让这么多人挤在会议室,昏沉沉等待几个小时吗?
开会是不是为了:
-
证明所有相关人员都参与了
-
证明你已经开会通知到了
-
证明这是全体的决策
-
证明以后如果出事与你无关吗?
我相信,开会的初衷,不是请大家来打瞌睡,而是请大家畅所欲言,民主决策。但是会场往往走向两个极端,要么是沉默,齐刷刷垂下头,打死也不说。要么是急于发言,人人东拉西扯,抢着秀自己的知识,就是不帮助解决问题。还有更倒霉的,几个人东拉西扯,一群人沉默不语。参见“开会十大怪”。
我们有太多“必须”开的会议,你不敢不开会。
-
开了会,别人不做,不是你的错,因为你已经安排了。
-
开了会,决策错误,不是你的错,因为这是开会决定的。
-
开了会,没完成任务,不是你的错,因为你按计划推动过了。
开会这么有益无害,有功无过,难怪会议越开越多,只有增加的,没有减少的。一小时的工作,也要开一天的会来讨论。
会场里,做组织的人很无奈,来开会的很疲劳。
1、少开“必须”的会,多开“需要”的会
开会的时机很重要,发现问题,立即开会解决。哪能等到周例会再谈,一周时间过去,该出事的已经无法挽救,该抓机遇的已经失去机会。
会要随时开起来,开更多有用的会。
组织者有自由选择开什么会,参会者有自由选择是否去开会。开会应当是发自内心的需要,而不是要履行的过程。
2、开小会,不开大会
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总是在开各种会,在香港和英国,他们总是在喝咖啡。喝咖啡就是在开小会。
开会的人越少越好,最好是只有三人开会,而且这三个人能力相当,可以平等对话。
人越少,开会的人越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
人越多,开会的人越不负责任,要么不说话,要么浪费别人的时间秀自己的想法。
你看看金庸小说里,江湖上的大事,往往是三个人的小会来定。所谓武林大会不过是各怀鬼胎地大吵一番,最大的成果就是选出个盟主,什么正事都定不下来。
你说事情太复杂,必须涉及到很多人。那么把会议分为几个阶段,分阶段叫人参加,保持会场里人很少。
还有人说,一次多叫些人参加,避免同样的事,重复说很多遍。告知大家请用邮件,而不是开会。
共性的信息,用邮件通知和收集意见。开会只讨论需要现场强烈沟通的内容。
3、开大会,限制发言
有时候一不小心,我们开了大会。
建议要求大家用写纸条的方式提问和提建议。
会议开始的时候,就下发纸条,请大家准备提问,会议过程中不断收集纸条,交给主讲人,由主讲人选取需要回答的问题作答。
这么可以避免大会的两个尴尬现象:
-
大家不好意思当众讲话,没有人提问。写纸条可以不署名不怕当众出丑。而且写纸条可以仔细修改提问,比现场提问容易多了。
-
有人把提问当演讲,不管大家烦不烦,长篇大论地东拉西扯。写纸条可以避免这种人占用大家的时间。
4、定事情,不闲谈
开会就怕没结果。别人提出了a、b、c、d方案让你做决策,你却让大家把四个方案都要深入研究,以后谁还敢给你提想法。
创新无法民主,必须有人担负决策的风险,必须在知道很少的时候决策,必须在有风险的时候决策。
议而不决是开会的大忌。让技术人员代替自己做决策,更是大忌。
5、找到自己的开会方式
开会就是一种面对面沟通的方式。你要有你的一套方法。这里讲的,只不过给你一点提示。
面对现实,你也许要用相反的方法取得同样的结果。
只要你是为了解决问题,不是为了推卸责任而开会,你必将成为一个优秀的组织者。
6、学会如何积极参会
也许你并没有机会组织会议,主要时间就是准备开会与正在开会,你要学会如何参会。
如果是没必要开的会,你可以不去参会。只要你主动干活,少开些会领导还是可以接受的。
需要好好开的会议,你最好带上纸笔和计算器,现场一边听,一边做简单的估算,记录下你的想法,轮到你发言的时候,可以有根有据地提出方案。
如果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建议,宁可不发言。会场上东拉西扯秀自己的学问,不是显眼而是现眼。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陆姐说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